工程案例
业务范围
建筑防水与结构防水
发布时间:2014-08-09
在土木建筑工程中,防水设计与施工占有重要位置,尽管防水费用占建筑总投资不多,但它涉及建设单位和住宅居民的切身利益。 我们在从事抗裂防渗新型无机材料和应用技术科研开发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防水材料的选择与设计由建筑师负责,承建单位按设计图纸施工,浇筑混凝土时,只重视是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忽视结构自防水,而防水质量多寄托于结构外表那层防水“外衣”,当验收合格,保修期满就完事大吉。至于防水耐久性问题,就留给建设方自行解决。
由于建筑师不大懂结构自防水设计,很少考虑结构防水问题;而结构工程师只考虑结构设计,即使考虑了结构自防水,又怕施工质量不能满足要求,认为搞外防水保险,造成建筑防水与结构防水的矛盾现象。事实上许多建筑即使搞了外防水卷材或涂料,但短则1-2年,长则3-6年,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原因主要是专业防水施工队伍素质差,缺乏技术培训,责任心不强,防水施工多以不懂防水技术的非专业工种或农民工承担,这是人为与技术因素;另一方面,即使我国有机防水材料有了长足进步,但是这种材料存在老化失效问题,这就涉及防水耐久性的根本问题。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提出了以结构防水为主,建筑防水为辅的设计新思想。
钢筋混凝土结构既能承重又能防水,称结构自防水。我国先后开发了级配集料防水混凝土,富砂浆普通防水混凝土和外加剂防水混凝土,试图通过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来解决自防水问题。但由于普通混凝土存在收缩开裂的致命弱点,往往达不到整体防水的效果,因而对它失去信心。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结构防水技术关系到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研究表明,一般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可达S6-S12,加入防水剂后,其抗渗标号会更高。我们认为达不到整体防水效果,症结不在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渗等级,而在于能否抗裂,混凝土不裂或把裂缝控制在无害程度(宽度小于0.lmm)范围内,整体防水才能得到保证。结构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国内外统计,荷载裂缝占20%,而胀缩、徐变和不均匀沉降等变形裂缝占60%。施工问题占20%荷载和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应由设计者解决,施工不周出现的裂缝应由施工管理人员解决,余下是材料问题。众所周知,普通混凝土和掺入各种防水剂的混凝土,只能解决抗渗问题。由于水泥混凝土硬化后的干缩和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差收缩,是混凝土结构产生开裂的主要原因。为解决水泥收缩开裂的难题,我国研制成功了补偿混凝土收缩的一系列膨胀水泥和膨胀剂。以U型膨胀剂(UEA)为例,在水泥中内掺(等量取代水泥)10%-12%UEA,可拌制成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钢筋和邻位约束下,可在结构中建立0. 2-0. 7MPa的预压应力,从而抵消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拉应力,使结构不产生收缩裂缝。无裂缝就不渗漏,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大于S20,比普通防水混凝土高1~2级。其他物理力学性能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施工无特殊要求。这种把抗裂与防渗功能结合起来的新材料,是我国结构自防水技术的重大突破。
1992年建设部把《UEA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工法》批准为国家级工法(编号YJGF22-92),这是我国结构自防水技术的重大发展。
大多设计者已认识到结构自防水的重要性,愿意在防水设计上采用,但少数设计者担心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然而搞外防水施工也存在这一问题,而且隐蔽性很大。结构自防水质量主要决定于原材料的选择和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从外观检查是否有蜂窝孔洞或裂缝,可立即修补完好。一般施工后一年不渗漏即可认为不渗水,耐久性在百年以上。
我们提出以下防水技术新概念:以结构防水为主,补偿混凝土收缩,抗裂比抗渗更重要,这是治本的防水技术路线。以建筑防水为辅,即按我国防水等级标准,对于特别重要或特殊建筑物的防水工程,则采取二道或三道防水设计。但建筑防水不能代替结构防水,而结构防水以补偿收缩混凝土为基本材料,配以精密的设计和认真的施工。结构防水与建筑防水并用,互为补充,根据不同防水等级和建筑物的不同部位,进行合理设计。例如地下室、浴厕所、隧道和水工结构,应以结构自防水为主,建筑防水为辅;对于温差影响较大的屋面,以建筑防水为主,结构防水为辅,或二者相结合。
相关施工技术文章
- 2014-08-05玻璃房屋面防水及排水的解决方法
- 2014-08-05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
- 2014-08-05钢结构房屋拆除方案相关问题
- 2014-08-09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通病及预治
- 2014-08-09防水工程检测漏水问题的方法
- 2014-08-09混凝土防水层施工工艺
- 2014-07-15关于桥梁伸缩缝施工工艺的若干探讨
- 2014-08-09用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技术处理船闸混凝土裂缝浅析
- 2014-08-09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检测依据
- 2014-12-22金属屋面防水补漏工程不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