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案例
业务范围
变形缝防水施工工艺标准
发布时间:2014-08-09
5 地下防水工程细部构造防水施工工艺标准
5.1 变形缝防水施工工艺标准
5.1.1 总 则
为使建筑工程的防水变形缝施工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施工规范,满足结构安全及建筑功能要求,避免不可预见因素对施工整体质量的影响,杜绝变形缝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特制定本工艺标准。
5.1.1.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的适用范围为:适用于地上、地下、土木工程防水变形缝的建筑施工。
本标准仅提供:
1.变形缝防水施工工艺标准
2.后浇带施工工艺标准
3.穿墙管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5.1.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
5.1.2术语、符号
5.1.2.1 术语
(1)变形缝:变形缝是土木工程中结构部分或全部分离的建筑结构单元之间在因温度、沉降、地震等作用产生相对微量位移时,其建筑结构、整体观感、使用功能不致发生质量损坏的一种建筑构造措施,它包含温度伸缩缝、沉降缝与抗震缝。
(2)防水止水带:它包括橡胶型、金属质等,其作用是在建筑变形缝处的两侧因内、外力作用而产生相对微量变形时,能确保变形缝处的防水功能不致遭到破坏。
5.1.3基本规定
5.1.3.1 防水变形缝的设置必须依据设计要求的位置及尺寸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5.1.3.2防水变形缝应满足密封防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检修容易等要求。
5.1.3.3防水变形缝处的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5.1.3.4防水变形缝处相邻结构单元之间的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mm,宽度宜为20~30mm。
5.1.3.5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不设或少设,可根据不同工程结构类别及工程地质情况采用诱导缝、加强带等代替措施。
5.1.4施工准备
5.1.4.1 技术准备
(1)防水变形缝施工前应对结构材料、防水材料现场状况进行检查核对,以确定对设计与规范的符合性,预测施工后对建筑功能的有效性,并做好核对记录。
(2)确定施工方案,针对防水变形缝的不同部位、不同功能要求、不同的现场条件,编制满足设计要求、相关规范和工艺要求的施工技术方案。
(3)应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其主要内容为: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应注意的事项和技术要求,以及确保使用功能的技术措施与施工方法。
(4)应熟悉设计图纸、相关规范、标准及本工艺标准,对施工变形缝的做法,位置及构造措施进行了解,以确定防水变形缝上述内容的合理性,并确定是否提出修改建议。
5.1.4.2材料要求
(1)品种规格
1)橡胶质中孔式中埋止水带与外贴式止水带的宽度宜大于2×300mm+B(B为变形缝宽度),其厚度应根据所施工变形缝处的埋置深度及水压,参照相关规范及产品说明书进行选用。
2)金属止水带应用于变形相对比较稳定的结构中,并应有防止接缝渗水及变形破坏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与施工作业措施。
(2)质量要求:
1)砂子应采用河砂或山砂,不得用海砂,且检验结果应符合JGJ 52—2001标准。
2)止水带表面不允许有开裂、缺胶、海绵等影响使用的缺陷,中心孔偏心不允许超过管状断面厚度的1/3;止水带表面允许有深度不大于2mm、面积不大于16mm2的凹痕、气泡、杂质、明疤等缺陷不超过4处;止水带的尺寸公差应符合《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附录A中表A.0.4—1的要求,其物理性质应符合附录A中表A.O.4—2的要求;止水带现场抽样数量以每月同标记的止水带产量为一批抽样。
3)防水变形缝处的混凝土厚度、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1.4.3主要机具
(1)自拌混凝土: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坍落度筒、天平、插入与平板振动器、手推车等。
(2)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筒、插入与平板振动器、手推车等。
(3)其他机具:夹钳、活动扳手、电焊机、剪刀、榔头等。
5.1.4.4作业条件
(1)底板防水变形缝
1)底板的垫层、防水层、防水保护层、底板钢筋已施工完毕。
2)止水带已固定牢固且位置正确,材质、形状、尺寸符合要求,止水带侧模已封闭牢固,且密封性能良好,能保证先浇混凝土施工时不漏浆。
(2)侧壁防水变形缝
1)侧壁钢筋已施工完毕。
2)止水带已固定牢固且位置正确,材质、形状尺寸符合要求,止水带处的边模与侧模已封闭牢固且密封性、稳定性、整体刚度良好,能确保先浇混凝土的成形尺寸与成形质量。
5.1.5材料和质量要点
5.1.5.1 材料的关键要求
(1)所使用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应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2)橡胶质中孔式中埋止水带与外贴式止水带的宽度宜大于2×300mm+B(B为变形缝宽度),其厚度应根据所施工变形缝处的埋置深度及水压,参照相关规范及产品说明书进行选用。
(3)金属止水带应用于变形相对比较稳定的结构中,并应有防止接缝渗水及变形破坏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与施工作业措施。5.1.5.2技术关键要求
(1)橡胶质止水带在混凝土中的位置应事先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及型式参照GB 50108—2001中。
5.1.6附图固定牢固
变形缝处止水带侧的模板必须固定牢固,确保密封,严禁在止水带两侧渗浆。
5.1.6.1质量关键要求
(1)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必须成型准确,内实外光。
(2)橡胶质止水带在混凝土中的位置必须准确,混凝土施工时不得变形与移位。(见图5.1.5·3—1~2)。
橡胶质止水带 塑料簿膜或铝簿包装成型填料
图5.1.5.3—1底板止水带使用图
图5.1.5.3—2侧墙止水带使用图
5.1.7 施工工艺
5.1.7.1操作工艺
(1)底板防水变形缝
底板混凝土垫层施工-一底板防水施工-一对变形缝的位置及尺寸进行放线-一底板钢筋施工-一底板橡胶止水带固定-一先浇混凝土侧模封闭-一先浇混凝土施工-一先浇混凝土养护-一先浇混凝土侧模拆除-一将塑料薄模或铝箔包装成型的填缝材料定位、固定-一后浇混凝土施工-一后浇混凝土养护。
(2)侧壁变形缝
侧壁变形缝位置尺寸放线-一侧壁钢筋施工-一侧壁橡胶质止水带固定-—侧壁外模及变形缝处侧模封闭-一侧壁先浇混凝土施工-一先浇混凝土养护-一将塑料薄模或铝箔包装成型的填缝材料定位固定-一后浇混凝土侧模封闭-一后浇混凝土施工-一后浇混凝土养护。
5.1.8 质量标准
5.1.8.1主控项目
(1)变形缝所用止水带和填缝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相关规范或行业标准,并经现场检验不得存在厚度不均、砂眼等严重缺陷。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进场抽样报告。
(2)变形缝止水带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其定位必须准确、牢固且应确保混凝土施工中不移位。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止水带处的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密封性,应确保混凝土施工后成型准确、密实光洁。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1.8.2一般项目
(1)变形缝处的包装填缝材料应按设计的缝宽制作成型,且应紧密压实,并留有一定的浇筑混凝土压缩余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中埋式止水带的中孔应对准变形缝隙的中部。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水平中埋式的止水带所用的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小于80cm并应采取措施,以确保止水带下部混凝土的密实性。
检验方法:用坍落度筒检测
5.1.9成品保护
5.1.9.1 变形缝处混凝土模板的拆除时间不宜小于24h,以确
保变形缝处混凝土的成型质量。
5.1.9.2橡胶止水带的运输施工应小心轻放,禁止野蛮施工,以防止钉子、钢筋等锐器扎伤止水带。
5.1.9.3混凝土施工完毕应及时养护,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
5.1.10安全环保措施
5.1.10.1施工电源开关箱必须设漏电保护器,防止漏电伤人。
5.1.10.2振捣器电源线、开关、胶皮线要经常检查,防止破损漏电伤人。
5.1.10.3操作人员要戴绝缘手套,穿防触电胶鞋。
5.1.10.4夜间施工,现场及施工道路应装有充足的照明设施。
5.1.11质量记录
5.1.11.1混凝土施工记录
5.1.11.2混凝土试块强度报告(混凝土试块抗渗强度报告)
5.1.11.3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单
5.1.11.4混凝土中水泥、砂、石、掺石料、外加剂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止水带、膨胀剂和防水材料的合格证或检验报告。
5.1.11.5混凝土外观质量检查记录。
5.1.11.6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处理方案记录表。
5.1.11.7后浇带隐蔽检查记录。
5.1.11.8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相关施工技术文章
- 2014-08-05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成因分析与对策
- 2014-08-09建筑外墙面层抗开裂腻子
- 2014-07-18卫生间漏水判断及卫生间漏水维修方法
- 2014-08-09常见钢结构固件标件
- 2014-08-05平屋面高聚物SBS改性沥青聚酯胎防水卷材
- 2014-08-09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要点及步骤
- 2014-08-05地下室结构缝防水维修及施工方法
- 2014-08-09纳米材料及其技术的应用前景(2)
- 2014-07-15钢结构设计施工中若干问题剖析
- 2014-08-09防水装修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