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桥梁由于材料、温度、外加剂和施工工艺的不同,以及运用过程中的自然气候、外力等等因素作用下,极易产生缺陷、裂缝,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桥梁结构养护的科学性。作者通过对桥梁多年的养护,检测,总结分析了桥梁裂缝、缺陷产生的原因以及修补方法。
关键词:桥梁;裂缝;缺陷成因;修补方法
1. 前言
随着现代桥梁向海洋化、大跨度、高耐久、整体预制安装方向发展,桥梁工程中对各项性能指标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现有的各条国、省、县道上各个时期修建的桥梁是按不同的荷载设计技术标准修建的,目前尚有不少桥梁存在裂缝、缺陷却仍在担负着繁重的交通运输任务。因此在旧(危)桥的使用价值前提下,并通过采用适当的加固与提载技术,恢复和提高旧(危)桥的承载能力及运行能力,延长使用年限,值得我们工程技术人员认真总结。
2. 威胁桥梁六大安全的因素
建桥标准偏低;交通量不断增大;超重、超限车增加; 建设质量问题;材料与结构自然老化; 自然灾害
3、 公路(危)桥的主要病害及成因
3.1拱桥(石拱桥、钢筋(管)混凝土拱桥)常见病害
3.1.1、拱圈裂缝
截面上环向分布短而多的纵向、横向裂缝(见图1)。主要成因:
a. 主拱圈整体强度不足 b. 石质强度不足 c. 墩台、基础等位移引起拱圈开裂
3.1.2 、拱石风化、水蚀
拱石表面呈粉状并常伴有白色(或灰色)屑末状覆盖层,致使拱石强度、耐久 性等消弱呈鳞片状脱落
3.2 梁式桥常见病害
3.2.1、梁体混凝土表观剥落、麻面、空洞、蜂窝
剥落 构件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层流失而造成骨料外露的现象。
麻面 梁体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水泥浆且仅有细骨料,粗骨料的粗糙面有许多麻点小凹坑。
空洞 混凝土空洞深度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且没有骨料和水泥浆的内部空穴。有效地削弱了结构水泥浆内的有效截面,对结构受力有影响。
蜂窝 梁体混凝土表面局部酥松,水泥浆少,骨料之间存在空隙而没有有效地填满水泥浆,形成蜂窝状的孔洞(见图3)。
危害 出现蜂窝现象表明梁体混凝土局部不密实且强度低,空气中的水气及二氧化碳等易通过其进入混凝土内部,促使混凝土碳化及钢筋锈蚀,加速构件混凝土劣化,影响梁体混凝土耐久性,当有露筋现象时情况更严重。
3.2.2、保护层厚度过小或过大、露筋
过小 保护层厚度过小,局部露筋,将易产生钢筋锈蚀,严重影响桥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过大 保护层厚度过大,由于钢筋边缘至混凝土表面间形成较大的素混凝土区,会产生混凝土的表面收缩裂缝并易在桥梁营运阶段产生混凝土受力的表面裂缝。
露筋 钢筋混凝土梁体中主要是其受力主筋或箍筋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出表面。极易产生钢筋锈蚀,并引起钢筋锈蚀裂缝和混凝土离析)。
图4 保护层厚度过小露筋
3.2.3、孔道压浆不饱满,端头封锚不彻底。
压浆不饱满 孔道压浆重要作用之一是保护后张预应力钢束不锈蚀,并成为梁体混土截面的一部分。若孔道压浆不饱满且有液态水存在的情况下,则预应力钢束锈蚀是必然的,对结构使用的耐久性很不利
锚头未封锚 它会造成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耐久性降低。一般发生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顶板和地板上,常设置混凝土齿板以提供后张法预应力锚固。
3.2.4、混凝土劣化、游离石灰(白化)
劣化 指在混凝土表面或者整体上出现混凝土材料组成化学性质、物理力学性能变差
的现象。因而对桥梁耐久性有严重影响。
白化 是由混凝土内部向外渗出而附在表面的附着物,外观呈白色,附着物类似石灰。对结构受力影响不大,但对结构耐久性有影响,应查明结构内部渗水的来源(如图6)。
3.2.5、 预制空心板绞缝灌缝不饱满或剥落。
企口缝是空心板横向传力的重要构造。企口缝混凝土施工质量差,因而造成空心板横向连接薄弱,单板受力过大,横向整体受力性能下降。桥面铺装层易产生沿企口缝的纵向裂缝(如图7),桥面水由裂缝处进入企口缝,进一步损坏企口缝内混凝土,以至整体破坏。
3.2.6、 箱梁节段间错台,混凝土超方
错台 现浇混凝土施工箱梁出现相邻节段混凝土箱梁截面板之间的高低差和不平顺衔接现象,应力集中,易产生受力裂缝。
超方 浇筑构件截面某些尺寸超过规定的正负差,混凝土实际量超过设计值。易发生在整体现浇箱梁或节段悬臂现浇箱梁施工中,增加了构件的恒载,可能产生受力裂缝。一般控制在3%以内。
3.2.7、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是混凝土中某些活性矿物集料与混凝土孔隙中的碱性溶液之间发生的反应。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是对混凝土桥梁危害很大的一种病害,随时间推移而呈现混凝 土表面开裂,混凝土剥离和混凝土破坏现象(如图8)。
碱-集料反应裂缝a)网状裂缝 b)从网节点呈三条放射状裂纹,夹角约120° c)出现较晚,施工数年 d)大气环境湿度增大而发展 e)在受约束的条件下,裂缝平行于约束的方向 碱-集料反应不同于其他混凝土病害,其开裂破坏是整体性的,且目前尚未有有效的修补方法,而其中的碱-碳酸盐反应的预防尚无有效措施。由于碱-集料造成的混凝土开裂破坏难以被阻止,因而被称为混凝土的“癌症”。半个多世纪以来,混凝土碱-集料反应已经在全世界近二十多个国家混凝土工程中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4、 裂缝分析与控制
4.1、按着裂纹起因大致可分如下几种:
a..由外荷载(静、动荷载)直接应力和次应力引起的裂纹;b. .由于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纹,它包括结构因温度湿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纹。c. 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纹。d. 冻胀、施工材料质量、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结构变形变化,导致结构出现裂纹。
4.2、控制裂纹的措施:
4.2.1、优化混凝土原料的配合比
要控制原材料的配合比,应准确测定砂、石含水量。要严格按投放制度投料,先投放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合料,再加水,粗骨料,外加剂。
4.2.2、严把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一是模板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二是施工时应控制水灰比。三是严禁混凝土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加水进行二次搅拌等。四是施工时保证新拌混凝土能及时并有连续长的养护时间。五是洒水养护的间隔时间应以实际情况确定,必须保持混凝土表层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并保证养护用水与混凝土表面温差不大于15度。
4.2.3、经常进行温度监测并采取不同施工方法。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厚度超过2m),尽量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限制水泥单位用量,减少骨料入模温度,降低内外温差,并缓慢降温,必要时可采用循环冷却系统进行内部散热,或采用薄层连续浇筑以加快散热。养护过程中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度升高和温度变化速度,使之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可避免出现裂纹。
4.2.4、严格按规范要求。一是严格按设计图纸。二是严格控制裂纹宽度。
5、修补方法
普通钢筋混凝土桥梁中已稳定的裂纹和缺陷,一般对梁的刚度和耐久性虽有所降低,但影响不大,经常长期观测确无变化时,可进行压浆或表面封闭等处理。一般的主要工艺(对于裂
-
2014-08-05粘贴钢板施工工艺
-
2014-08-05复合注浆加固技术
-
2014-07-15浅谈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成因与处理
-
2014-08-05地下室为什么要做防水
-
2014-08-0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
2014-07-15地下混凝土工程的防水机理及其防水工程之涵义
-
2014-08-09如何处理居家漏水
-
2014-08-09防水隔热防晒涂料专业服务
-
2014-08-09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
-
2014-07-15浅谈桥梁温度裂缝分析及加固